随着新浪微博轰轰烈烈的封杀营销大号和各路大V,我们似乎已经看到,曾经火极一时的微博,正在被竞争对手微信逼上一条绝路。
各家的观点虽有不同,但有一点却已成共识:随着微博用户的快速流失,其商业价值已大幅缩水。面对微信的强势挤压,新浪微博已是穷途末路,未来前景极其不乐观。
11月4日,网易微博苦苦挣扎四年后,终于选择放弃,对外公开宣布即将关闭。这个选择,绝不是偶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也将是新浪微博的最终选择。不过,出于各种商业目的,新浪微博最后可能不会彻底消失,但它将变得无关紧要。
个人认为,新浪微博的失败,并不是新浪一家公司的失败,而是微博产品本身的失败。它的产品特性,注定其在中国必然是短暂的狂欢,不能长久,因为它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文化相左。
具体说为就是:中国人的“未触性”。
外国人见面握别人的手,中国人见面握自己的手(拱手为礼),细微的动作差别,却反映出了文化的巨大差别。中国人含蓄,不喜张扬,越成功、越有实力越低调。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成熟,这种特质越明显。我们管这个叫涵养。
而微博信息发布是广播式,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虽然强调的是分享、沟通和彰显自我,但在中国,很多内容,通过微博去呈现,味道就变了。
比如,晒奖金,发在微博叫“炫耀”,但在朋友圈叫“坦诚”,在微博发靓照叫“得瑟”,但在朋友圈叫“分享”。
所以,在中国喜欢微博的只有两类人:一是“小屁孩”,到处“显摆”的人,二是有营销诉求的人。第一类注定不是主流,第二类则会让微博慢慢变成营销秀场,最终偏离初衷,失去价值。
你是不是很强烈的感觉,自己上微博看的多、写的少,而现在可以看的内容越来越少。不是新浪微博不努力,而是从一开始,你就不需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