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厂商逆袭市场 智能手机原来谁都能做

小编:Ocean 2013/01/04 13:53

前言:来自国际知名数据研究机构IDC的全球智能手机市 场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和英国全球五大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6.5%、17.8%、2.5%、2.3%与4.5%。身为 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市场、智能手机产品生产地区,中国市场显然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蛋糕”,引得全球智能手机厂商“竞折腰”。

中小厂商逆袭市场 智能手机原来谁都能做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容积、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快速增长,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国产智能手机品牌与生产厂商自然也得到长足发展。加之千元级智能手机消费群体随着智能手机产品逐步普及而成为市场主流,其也成为国内中小智能手机厂商赖以生存的温床。

中小厂商逆袭市场 智能手机原来谁都能做

正是在如此背景之下,互联网企业跨界涉足智能手机市场已经从创新之举逐步演变为趋势,甚至不少企业也愈加青睐于将智能手机产品作为其创业起始。 当消费者慢慢接受小米手机等品牌后,北斗小辣椒、小霸王、大可乐、蘑菇手机等新兴品牌也在2012年中向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发起冲击。

诸如此类此前闻所未闻的新兴智能手机企业与品牌充斥市场的现象,无疑是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与特点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原来智能手机谁都能做。

解决方案降低门槛

许久之前,很难想象没有强大代工生产厂商在背后支撑的智能手机厂商如何生存甚至占据市场份额。传统意义上的中小手机厂商往往将产品集中于功能手机产品方面,价格相对低廉、方案相对成熟的MTK解决方案的盛行加剧中小品牌功能手机产品充斥市场。

随着保持开源的Android系统日渐盛行,智能手机产品生产成本的下降也令其售价相对有所降低。中低端消费群体整体消费能力的提升,也促进定 位于入门级市场的智能手机产品呈现普及化趋势。功能手机所针对的消费群体逐渐萎缩,令不少中小手机厂商最终被市场所淘汰。这场淘汰赛之中,生产能力相对较 强的厂商则凭借原始代工生产的方式得以延续。

中小厂商逆袭市场 智能手机原来谁都能做

直到支持智能操作系统的低成本解决方案亮相,则令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日渐兴起。相对于中高端上游芯片厂商所提供的智能移动终端处理器芯片,联发科MTK旗下MT6575、MT6577、MT6588为代表的Cortex-A9架构单核处理器、双核处理器甚至四核处理器解决方案在维持廉价特点的同时性能劣势也得以弥补,因此赢得众多中小智能手机厂商的青睐。

中小厂商逆袭市场 智能手机原来谁都能做

高通参考设计QRD(Qualcomm Reference Design)则同样是针对中小智能手机厂商所提出的低成本解决方案,其旨在以全面性、完整性、差异性为特色的智能手机快速开发平台解决方案与生态系统, 帮助中小型智能移动终端厂商简化产品设计及研发周期,实现压缩产品成本、加强软件与硬件整合优化、建立软硬件生态系统与差异化竞争等目的。

正是在Android系统保持免费开源、智能手机硬件解决方案成本持续降低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之下,智能手机产品门槛得以大幅下降。生产制造厂商为中小品牌智能手机厂商代工生产形式,也对为当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形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网络营销标准模式

目前中国市场之中,互联网智能手机毫无疑问是成长最快的中小智能手机品牌。当然正是大量互联网企业的涌入,造就如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火热景象。智能手机市场的品牌与产品结构发生改变的同时,传统营销方式与渠道也面临着冲击。

中小厂商逆袭市场 智能手机原来谁都能做

小米手机引领着互联网智能手机品牌的兴起,其也创造目前互联网智能手机品牌的成功先例。小米科技CEO雷军曾多次表示,小米手机的成功源自于以 互联网的思想武装自己。着重于互联网营销宣传、专注于电商平台销售、由工厂代工生产等方式,也成为此后互联网智能手机品牌发展的传统流程。

中小厂商逆袭市场 智能手机原来谁都能做

加之B2C、F2C等电商渠道销售形式的盛行,省略传统代理商销售渠道也令互联网智能手机产品成本大幅下降,也加剧千元级别以内双核处理器甚至四核处理器智能手机产品的涌现。售价相对低廉、性能相对强劲的智能手机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自然颇具吸引力。

中小厂商逆袭市场 智能手机原来谁都能做

每轮开放预订即被抢购、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定制销售、官方销量数据突破300万部、MIUI全面覆盖当前热点产品,小米手机所代表的互联网智能 手机营销模式看似已经初现成功。因此预先在互联网之中以各色形式预热吸引关注度、随后以低价发布吸引加强影响力、展开互联网预售活动以售罄收尾的标准营销 模式,也就此形成。

逆袭市场前景堪忧

硬件配置持续提升、产品售价屡创新低,是目前互联网智能手机产品发展所呈现的特点。所谓“性价比”的低价竞争背后,互联网智能手机愈演愈烈的趋势将会延续多久则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某互联网智能手机品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也坦言,硬件性能的发展、产品成本的下降更多也取决于上游厂商。

正是在上游厂商渐渐成为智能手机产业链核心、掌控生态系统主动权的同时,以互联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中小品牌厂商异军突起,面向智能手机市场展开 逆袭。不同品牌却定位相同的产品在一轮接一轮的售罄之中享受着狂欢,消费者在一次比一次更低的售价之下等待着发售,其几乎引领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

中小厂商逆袭市场 智能手机原来谁都能做

互联网智能手机的热潮,预示着属于“互联网思想”的胜利?恐怕未必。实际上所谓数万台产品开放预售购买即被抢购一空不过是经过互联网营销精心包 装的宣传策略,毕竟对于智能手机市场而言诸如5万、10万此类数量级并不值得夸耀,其背后隐藏的产能不足或饥饿营销等问题显然难以掩盖。

中小厂商逆袭市场 智能手机原来谁都能做

诚然,“性价比”三个字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无可估量,但低价竞争从来都不应是一款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其一方面来自于智能手机厂商与消费者间的信 息不对称,正如摩尔定律所阐述的周期性硬件性能成倍提升与价格成倍下降理论,整体解决方案的泛滥令智能手机市场门槛大幅降低,其研发生产成本也有着较大程 度的下降。然而这些信息显然是消费者所无法得知的,因此这些售价看似相对低廉的双核处理器、四核处理器智能手机,往往并非真的那么极具性价比。

中小厂商逆袭市场 智能手机原来谁都能做

同时,渐成主流的B2C、F2C等电商渠道令这些中小品牌智能手机产品的销售成本进一步压缩。持续的低价竞争、缺失的销售渠道对传统智能手机市 场产生着极大冲击,传统智能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与利润被新兴中小智能手机厂商所瓜分。此外缺乏正规售后服务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众所周知,传统实体零售店 渠道形式中售后服务占据着较高的经营成本。中小智能手机品牌略去各级别代理商、零售经销商,更有甚者提前发售所谓“工程样机”的经营形式,却也让消费者的 权益无从保障。

中小厂商逆袭市场 智能手机原来谁都能做

综上所述,互联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兴中小品牌凭借着互联网理念、传统品牌所不具备的性价比,吸引着众多消费者趋之若鹜。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 继续发展,可以预见未来仍将有更多互联网企业、创业企业进军智能手机市场,但其终归仅是这场热潮的表面现象。低价竞争、营销炒作、限量发售成为产品核心竞 争力,预售工程样机、缺少完善售后服务等非正规经营方式,无论是对于市场发展还是消费者而言都难称有益。因此新兴品牌与中小品牌尽管如今已颇具影响力,但 其逆袭市场的前景不容乐观。

上一个:刚性需求新趋势 透视小桔科技看创业新风向

下一个:广东联通携手小米1S青春版开启C2B商业模式

推荐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