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试图从英国战后线膛坦克炮发展史的角度来梳理英国坦克发展的轨迹。嗯,坦克世界也只能玩玩线膛炮了吧,爱坦克世界,更爱线膛炮~
英国人是个善于造炮的国家,他们的线膛炮一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1,原点:QF17磅炮和QF20磅炮
如 何形容虎式豹式虎王给西线盟军带来的恐惧?当年德军的T-34危机已经不能够形容西线盟军面对动物园集群的害怕。卡里乌斯曾经说过:在东线一辆虎式能对付三辆俄国坦克,但是在西线,我能打五辆!如何对付二战时的西线的虎式豹式虎王装甲兵团?传统的6磅炮以及美国援助的76mm炮,即使上了HVAP弹,对于重装甲的德军依然是捉襟见肘。
17磅炮作为英军击穿德国虎豹之师的一款王牌应运而生。作为一种58.3倍径的76.2mm坦克炮,它的MKII/IV版本在使用APCBC(被帽穿甲弹)时,能够以884米/秒的初速,500码距离能够击穿140mm(30°法线角)的均质钢板,1000码距离能够击穿131mm(30°法线角)的均质钢板,完全能够对付虎式豹式坦克。
而面对虎王这种怪物时,17磅炮也有自己的大杀器——APDS,使用APDS(次口径碳化钨芯脱壳穿甲弹)时,初速可达到1190m/s,穿深提高到500码208mm(30°法线角),1000码穿深可达 192mm(30°法线角)。
17磅炮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在发射APCBC时精度不够理想以及APDS穿深衰减略快,但在穿甲方面,在射速相同的情况下使用APCBC时穿甲能力已经高于德军的75mmL70,而使用APDS时,穿甲能力已经和德军的88mmL71接近。第一款列装17磅炮的萤火虫也就成为西线的一个传奇。就连著名的坦克王牌魏特曼都有可能是命丧于萤火虫之手。
(17磅炮的炮弹)
(17磅炮萌萌的炮口制退器)
(后人创作的萤火虫击杀魏特曼虎式的画作)
下穿四号三号纸皮脸,上打笨虎蠢豹傻大粗,这么好的一门炮,怎么能不成为皇家的荣耀?九月七,柏林日,满城皆是17磅炮————弓箭手,萤火虫,挑战者,彗星,阿喀琉斯,清一色的17磅炮,哪怕是那些正在规划着的百夫长,黑太子,A45通通都是17磅炮。
插一嘴:在WOT中整个英系7级拿17磅炮的都是悲剧———大多数车都拿上了脱离历史的更好的炮,唯独17磅还是按照历史原地踏步。而彗星则是最悲剧的,用的还是阉割版的17磅炮,77mmHV是将17磅炮的58倍径缩短至50倍径,穿甲深度比起原版有所减少,在WOT里和一群战后车对垒简直坑爹。
(全都是装备17磅炮的百夫长1型,挑战者,萤火虫以及黑太子)
虽然柏林阅兵的17磅炮让英国人赚足了面子,但是苏联人接下来的动作让整个西方国家都傻眼了。当红军近卫第2坦克军第71近卫重型坦克旅的一辆辆IS-3如同洪水猛兽一般驶过检阅台前,英国人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是心里却是咯噔一下:这是什么?像乌龟一样的东西?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打穿这东西?